毛泽东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说过,一致的行动,一致的意见,集体主义,就是党性。这就简单明了地指出了党性的直寓目法。从党员个体来看,党性是每名政党成员加入政党生活时,在态度、立场、作风等方面的体现,展示了党员个体与政党组织的内在联系。
党性有强弱之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们曾在阶级性上对党性与政党及其成员的关系进行考量。任弼时在1941年《关于增强党性问题的报告纲要》中认为,党性是以党员的思想意识、政治看法、言论行动来作标记、来丈量的。党性强,则行动、意见一致;党性弱,则利己主义、自由主义蔓延。从中国共产党建党近100年的生长历程来看,坚强党性的寄义更多是强调一致性、听从力,在政党生活中表达一致意见、接纳一致行动,这虽然不是每名党员天然所拥有的,更不是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所以要实现党性坚强,这也就要求我们溯源头、理脉络、践于行,从“心”开始追溯党性源头、磨炼党性修养、成绩坚强党性。
坚强党性源于“知”的深刻清醒。“治世先治心”,坚强党性的源头一定是要求宽大党员有内心认同,才华从“心”中爆发坚强党性的内生动力。深刻的“心”的认同,源于对党性的明确认知,源于党员深刻的理论清醒。只有包管意念的规则、认知的清醒,才可以确保办事行事动机的规则。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修好党性修养这门“心学”必修课,必须把党性修养化为一种“心”的认同,理性的内心认同。通过党员自身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剖析,实现理论层面上与党中央的高度一致,抵达脑袋清醒、内心认可,实现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个人追求与党的追求的一致性。之后通过连续而深入的“省察克治”,反躬自省,全方位的审视反思,批评和自我批评,以抵达不绝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切实行动诠释“守初心,担使命”,为塑造风清气正,具备强大凝聚力与战斗力,有责任、有继续的新时代好干部涤讪理论支撑。
坚强党性始于“信”的坚定执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纵然有理论的深刻理解,但任何人面对外部利益诱惑,难免内心会被欲望杂念所波及。如同“心学”研究的终极目的是对品德原则、品德意志、品德价值的极致追求,对党性的锤炼、修养历程也一定需要从内心出发,通过坚定而执着的向“心”求索,建立党性原则、树立党性意志,才华抵达党员个体认同党组织的宗旨、原则、目标、路线的内心自觉。实现这样的目的,既需要扎紧制度的笼子,营造不可、不敢的外部压力,还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心至心地执着于党性信仰,进而形成以使命与初心为导向的恒定的、一致的向心凝聚力。
坚强党性成于“行”的艰难磨砺。有了“知”的坚定与“信”的执着,还要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与心智。毛泽东指出,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重复,才华够完成。关于党员干部来说,就是坚持实事求是,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始终做到对党性修养真信、真知、真践行,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与心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要害,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这标明,必须用“知行合一”之力磨炼党性,将坚强党性与具体的事情实践、务实行动相融合。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我们党之所以强大,之所以能团结一致不绝取得伟大成绩,依靠的是统一强大的意志和严密的组织行动。党性修养一定陪同每名共产党员的一生,这一路肯定要去私欲、炼党性,把党性化为每名党员理论的深刻认同、内心的坚定执着,内外互促、知行合一,抵达意念纯粹、动机澄明,做到“彻根彻底不使一念不善潜伏胸中”,始终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始终坚定共产党人对党和国家的“忠心”,始终践行一心一意为人民效劳的“公心”,始终抱持夙夜在公的“责任心”。把一生的“初心”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炼就共产党人的“心学”,汇聚成共产党人的“心力”,为钢铁般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心”的强力支撑。
上一篇:在新长征路上勇猛搏击
扫一扫关注民众号